
命名是品牌故事中至關重要的一章。以下是我們關於命名的最佳實踐,以及 Atlassian 是如何做到的。
為品牌或產品命名感覺像是品牌建設中的高階挑戰。品牌建設中許多更側重於文字的方面,比如訊息傳遞和語調塑造,往往扮演著幕後角色。但你的品牌名稱?它站在舞台中央——用僅僅一兩個詞介紹你是誰、你做什麼,甚至代表什麼。壓力不小。
品牌命名是我們在我的創意工作室 Relatable Content 為大大小小企業所做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 Atlassian 經常進行的事,這要歸功於品牌策略高級經理 Karan Baboota。他幫助建立了公司的命名原則,與團隊合作 為 Atlassian 的新 AI 產品命名,並與我通話討論了這一切。
我承認,在開始我們的對話時,我以為我們會有完全不同的品牌命名流程,但我們的理念是相似的。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小型(但強大!)創意機構有互補方法的原因在於這個小秘密:品牌命名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就像烘焙一樣,命名有其科學性——一套配方和基本成分。但成功的作品混合了你獨特的風味和標誌性的點綴——這就是藝術。
為某物命名,無論是你的品牌、企業、產品還是寵物,都可能讓人感到畏懼,但只要遵循正確的步驟(繼續滾動查看這些步驟)、你自己的一套「規則」,以及一點打破規則的空間,你很快就能揭開你的(品牌)新身份。我們將這些提示集中在品牌命名上,但你可以遵循它們來為幾乎任何事物命名。
品牌命名的最佳實踐
這裡還有另一個秘密:命名並不總是「最先」發生的。特別是對於產品——從應用程序到護膚精華——開發往往與命名和品牌建設同步進行。無論你是處於預發布階段、成長期,還是正在經歷全面的品牌重塑,你都可以開始你的命名工作。
克制立即投入头脑风暴的冲动,先从品牌探索开始。这将让您更清晰地理解自己正在构建什么、作为企业或品牌的本质定位,从而确保命名具有真实内涵并支撑战略目标。同时也能验证您是否真正做好了命名准备。
"当客户提出命名需求时,我常需要先诊断:这究竟是命名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深层战略问题?"Karan 分享道。为找到答案,我们会展开涵盖品牌与业务的本质探索。
针对个人或小企业客户,我们以书面问答开始并跟进访谈;而像 Karan 这样的大型团队,品牌命名往往始于项目前问卷。"战略漏洞可能在命名过程中暴露,"Karan 指出,"因此必须在工作初期提出这些问题,并在卡壳时持续进行本能验证。"同理,Relatable Content 的命名服务包会附带商业发展指导,帮助创始人解决根本问题并规划长期成功。
在开发新 AI 产品时,Karan 与 Atlassian 团队必须考量该产品在 AI 宏观格局及现有品牌体系中的定位。初期提出正确问题不仅能激发创意,对大型团队而言更能整合多元观点——请尽情享受探索过程:回溯历史、明确使命、构筑未来。这一切都以命名为归旨。
所有参与过该品牌/产品建设的人都与命名结果利害相关——将他们的热情注入流程!创造跨职能团队协作机会:启动会、中期检查、成果揭晓。
为避免头脑风暴过度拥挤,理想团队可由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务必邀请产品负责人参与。
誰最了解品牌特色?邀請一位痴迷於受眾的營銷專家,再找來背景多元的品牌策略師。我喜歡在品牌命名團隊中混搭曾與品牌合作的文案寫手和記者——如果他們報導的領域正好涵蓋客戶所處產業,那就更完美了。
無論會議邀請名單上有誰,請牢記 Karan 的建議:「好的品牌建設不是一個人在房間裡想出點子——它需要高度協作。」所以即使你不認為自己是「創意人」 ,我們也會在命名會議中為你保留席位。
當你的探索過程揭示了寶貴的品牌 DNA 後,務必將其融入名稱中。這意味著腦力激盪要突破第一輪構想,往更專屬、更獨特的方向推進。
因此我鼓勵用「兔子洞」方法開啟腦力激盪。常有人帶著品牌名稱構想來找我,但我期待看到的不是現成答案,而是他們應該深入挖掘的線索——把初稿點子繁衍成更多可能,發掘唯有他們能找到的瑰寶。假設客戶想用附近山脈命名公司...就像周邊數十家企業那樣。我會推動他們繼續攀登:這些山脈象徵什麼?還有哪些對你別具意義的山岳或地域?大自然哪部分啟發了你?當 Karan 團隊為產品命名時,他們會深挖功能與情感效益,追問「我們希望受眾獲得什麼體驗或感受?」
保守穩妥還是大膽瘋狂?這是所有決策(無論品牌或其他領域)的終極命題。雖然 Atlassian 品牌策略團隊通常建議採用字典裡真實存在的描述性名稱,但他們仍會探索所有選項。
為此,請將你的最佳構想按「香草(最安全)」到「堅果暴風雪(較不安全/更瘋狂)」的梯度排列,每個選項下方列出優缺點。選擇更具暗示性的名稱未必是「否決」——只是意味著你需要配套考慮品牌建設與營...(譯註:原文截斷)
要讓它融入你的品牌並與使用者互動,可能需要付出多少行銷努力。
對 Atlassian 而言,AI 本身就是個顯而易見的「兔子洞」。在探索其曲折路徑時,他們發現了一些想避開的行業命名趨勢,同時也挖掘出新的命名靈感來源。Karan 和團隊沒有聚焦在底層技術,而是進一步深入思考產品的核心價值:它能幫助團隊即時查找資訊、從中學習,並與 AI 協作採取行動。
「別妄想用名字解決所有問題,」Karan 提出睿智的提醒,「品牌識別體系中有許多其他槓桿,能滿足你對品牌塑造的渴求。」
若你正以命名開啟品牌旅程,請用訊息傳遞來補充其內涵。如果是透過產品或活動建立品牌,則需在命名時考量既有元素如宗旨與定位。切記:命名雖是品牌識別的關鍵章節,但絕非整本著作。
無論團隊規模大小,你可能會遭遇對名稱的各種分歧意見——即便已篩選至最終候選名單。以下是 Karan 避免品牌命名衝突的建議:
從預算到業務特性,團隊規模到時程規劃,最終的品牌命名流程會像名稱本身一樣獨特。與其拘泥硬性規則,不如將這些基本準則視為命名策略的檢查清單,並按需補充:
「命名原則應該自然呈現,並為團隊提供起點,」Karan 建議,「當架構完善時,人們會感激有章可循——這既能激發創意火花,又能提升工作清晰度。」
經過數月跨部門協作與多輪腦力激盪(Karan 估計產出近 200 個點子!),Atlassian 團隊終於篩選出 AI 新產品的最終候選名單。他們依據命名原則逐一審核這些名稱,並...(保留原文未完成語意)
在尋找最適合產品、品牌及所屬產業的名稱時,必須確保名稱能脫穎而出。
最終他們選定了「Rovo」這個名字。比起中規中矩的命名,這個帶點「洛磯山探險」氣息的創意名稱——請跟著我念——依然符合邏輯性。更重要的是,這個名字本身就能訴說故事:其靈感源自「漫遊者號」探測器,這種能探索星際地形、收集資訊並傳回地球團隊的機械裝置。這與 Rovo 為合作團隊提供的服務本質不謀而合。
啟動品牌命名腦力激盪的步驟
或許此刻閱讀的您正陷入困境。無論是困惑於 Karan 團隊如何產出 200 個候選名稱,或是卡在自己的前幾個構想階段,以下方法都能幫助您突破創作瓶頸,像品牌專家一樣進行命名腦力激盪:
「命名是需要時間、練習與毅力的旅程,」Karan 表示,「對自己保持耐心,堅持原則,並找到合適的夥伴同行。沒有什麼比用名字向世界介紹你的品牌更令人振奮了。」
我們希望為您的命名藝術提供了一些架構,也為品牌科學的探索注入信心。只要掌握適當平衡,您終將找到讓團隊引以為傲、並能強化品牌價值的完美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