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人類,生存與繁榮的唯一途徑就是透過與他人的關係。這意味著「對他人具有重要性」其實是一種生存本能,其重要性幾乎與食物和住所相當。
作家 Zach Mercurio 博士指出,這種本能並未在現代社會消失。儘管我們現在更常交換寵物照片和專案進度,而非狩獵採集技巧,但我們依然需要感受到自己對生活及工作夥伴具有意義。
在其新作《重要性力量:領導者如何創造意義文化》中,Mercurio 結合自身對組織效能的研究,以及數十年來關於意義心理學的探討,剖析「被需要感」為何至關重要——以及這種心理如何在實務中轉化。
當我們感受到自身重要性時,會確信自己對周遭的人具有特殊意義。這包含兩個層面:感覺被他人重視,以及知道自己能為他人生活創造價值。在職場環境中,「重要性」不僅是感覺工作有意義(雖然這也很重要),更是確知自己對同事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我們常將因果關係倒置——認為必須先做出貢獻才配獲得重視,而非先獲得重視才能發揮最佳表現。「職場中,我們常潛意識認為員工必須先創造價值才值得被重視,」Zach 指出,「但當人們先確信自己值得且有能力時,反而會培養出創造價值的自信。」
無論職場內外,「被需要感」都是生活滿意度的關鍵要素,因此不該取決於當週或當季的工作表現。「我們常錯誤地切割工作與生活,」Zach 分享,「但多數人與同事相處的時間,其實遠超過親友。」
「若員工缺乏重要性認知,企業就會陷入錯誤頻發、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形成永續性的人力危機,」Zach 進一步說明真正的領先 指標是:人們是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如何讓人們感受到重要性:關注、肯定、需求
重要性感知源自職場中既有的人際互動。每一天,這些互動不是在傳遞「你很重要」的訊號(從而強化文化),就是在傳遞相反的訊息(進而損害參與度、表現與生產力)。
在《重要性的力量》一書中,Zach 將「重要性」拆解為三個要素:關注(noticing)、肯定(affirming)、需求(needing)。
每次互動都是展現「你被關注、被肯定、被需要」的機會。「你不需要設計新計畫或員工調查來證明這點,」Zach 說,「只需要優化現有的互動模式。」
讓人感受重要性並不複雜——但遺憾的是,我們往往輕易就 讓人覺得自己未被關注、未被肯定、不被需要。「自 1960 年代起,我們就將人際技能稱為『軟技能』,」Zach 指出,「當大腦認定某件事『軟性』或『簡單』時,過度自信偏誤就會作祟。這正是我們總誤以為自己比實際更懂得關懷他人的原因。」
如今,這種認知偏差導致職場士氣低落的情況空前嚴重。「30%勞動力表示感覺自己是隱形人,39%認為職場中沒人真正關心他們這個『人』,」Zach 透露。
多數領導者確實希望讓團隊感受到重視——那問題出在哪裡?Zach 認為,關鍵在於領導者必須真正投入心力去理解、賞識,並展現對團隊的需求。「『關心人』和『關懷人』有本質區別,」Zach 強調,「關懷意味著理解。你必須近距離觀察。」
以下是一些員工可能感覺不受重視的隱晦訊號——以及你的應對之道。
當員工開始「安靜離職」
當人們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時,常見的反應是選擇退縮。仔細想想這很合理——如果周圍沒人在乎,你為什麼要竭盡全力(甚至根本不想嘗試)?
在工作場所中,這種退縮行為可能表現為:
• 安靜離職(僅完成最低限度工作)
• 迴避團隊社交活動
• 拒絕承擔額外職責
• 經常性遲到早退
• 對工作成果表現出冷漠態度
人們很容易將這些行為歸咎於員工個人問題。但扎克強調,若企業文化未能讓人感受到自身價值,單靠招聘無法解決問題。"當人們覺得自己可被取代時,行為就會變得可被取代,"他說 ,"他們不會全力以赴,更不會主動付出額外努力。"
若想讓員工感覺自己無足輕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持所有溝通僅限於事務性往來。面對員工的安靜離職現象,扎克建議領導者反思:上次關心員工或表達感謝是何時?
"自問:'我忽略了哪些人?上次向團隊每位成員表達感激是什麼時候?'"他說道。這種關注不應只針對表現掙扎的員工——研究顯示,高績效員工提出離職時,半數情況下其主管根本未曾察覺離職意向。
建議進行為期一週的互動審計:多少交流是事務性的?多少是關係性的?簡單判斷標準是:若某次對話能用電子郵件替代,那很可能只是事務往來。
接著,將關懷與致謝機制系統化。"我們往往低估'謝謝'這類小動作對他人的意義,"扎克指出。如同安排其他任務般,將員工關懷事項列入待辦清單或行事曆。"目標是將這些連結時刻從常識昇華為常態實 踐,"他補充道。
閒話與人際衝突持續蔓延
當人們感覺不受重視時,往往會產生負面行為。職場中可能表現為閒言碎語——抱怨工作、將負面結果歸咎他人,或抗議自認不公的工作條件。"職場負面流言的首要預測指標,就是心理契約的違背,"
「這聽起來是個花俏的說法,但其實就是指你對職場公平待遇的期待被打破了。」查克解釋道。
這些行為就像退縮反應一樣,背後存在某種令人遺憾的邏輯。當你感覺自己不被主管重視,自然會轉向他人傾訴。「散播流言,其實是試圖在組織其他角落建立安全感——尋找真正在意你、重視你話語的人際關係。」查克分析道。
身為領導者,這未必是你的過錯,但絕對是你的責任。你無法控制員工行為,但能竭盡所能讓他們感受到:掌權者確 實看見、認可並需要他們。
「有些被主管貼上『難搞』標籤的員工,往往正是最被忽視、最缺乏發言權、最不受重視的一群。」查克指出,「當我用『負面』來定義你或你的行為,大腦就會停止深入理解你——因為它覺得已經完成分類了。」
優秀的領導者會重新解讀情境:與其給人貼「難相處」的標籤,不如保持好奇心,探究行為背後的成因。「所有行為都是環境的產物。」查克強調。
這絕非易事——人際衝突處理對任何人都是挑戰,但這正是領導管理的核心課題。「當有人歸你管轄,你就有義務不懈地理解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身價值。」查克說。
當你與團隊對話時感到匆忙分心
你是否經常快速取消或改期一對一會議?當部屬分享想法或困境時,你的思緒是否總飄回待辦清單?這些跡象顯示你未能與團隊建立深度連結——而且他們絕對早已察覺。
在 21 世紀,時間壓迫人人皆有。但對人員管理者而言,「人」理當是優先事項。如果員工從未獲得你全神貫注的對待,他們自然不會...(譯註:原文截斷)
被聽見與被重視,而這正是讓人感覺自己無關緊要的配方。
「根據我的經驗,這是許多團隊領導者常犯的錯誤,」Zach 說道。「他們專注於『完成工作』,而非關懷成員,儘管這兩者本是一體。」
好消息是?你無須每天額外騰出數小時與人交談。只需專注改善現有的互動品質。
與其每週會議直接切入議程,試著請大家用綠、黃、紅燈分享當下能量狀態。這僅需幾分鐘,但比起制式的『希望各位 週末愉快』更顯人性化。
當 Zach 與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合作時,他注意到某個團隊士氣特別高昂。關鍵在於其主管每週會寄送工作成果照片,例如修復完成的步道與橋梁。「就只是每週五早晨的一封郵件,」Zach 說。「但這讓團隊成員不可能懷疑自己工作的價值。」
科技應用應追求效率,而非連結
人們對遠距工作立場鮮明。有人主張這是高效團隊的唯一模式,也有人視其為協作喪鐘。Zach 認為兩者皆非——科技本身不是問題,癥結在於使用方式。
「我們保持著持續聯繫,但人們卻比以往更感孤獨、疏離與抽離,」Zach 指出。「企業常為追求效率運用科技,結果遠距工作者相處時間反而更少。」
例如職場成年人平均每日透過 Slack 等平台收發 30-40 則工作相關文字訊息。儘管溝通量龐大,卻多屬簡短事務性對話,難以建立「被重視」的基礎。
但他強調這非遠距工作獨有問題——無論實體或分散團隊都面臨孤獨困境。Zach 繼續說道,「真正重要的是你在工作過程中的體驗。」
解決方案是什麼?將科技同時用於建立連結與處理事務。這在分散式工作場所完全可行——只需要事先規劃和明確意圖。
「在遠程工作中,你必須特別清楚哪些內容可以用郵件溝通,哪些必須通過對話解決。」Zach 說。應該把面對面交流留給那些永遠無法被 Slack 訊息取代的人際互動。
科技的事務性使用可能像是讓所有人在視訊會議中保持靜音,輪流分享各自進度。但更好的做法是:如果在會議中注意到某位團隊成員顯得沮喪,會後應該主動撥通語音電話跟進。
刻意表達感激會顯得不自然
「如果你平時從不說謝謝,突然開始說『我要讚揚你獨特的才能』這種話會顯得很奇怪。」Zach 指出。若缺乏真實的關係作為基礎,這類舉動會顯得空洞甚至帶有侮辱性。如果員工從不覺得上司關注自己,當對方突然改變態度詢問私生活時,自然會高度懷疑。
此外,每個人感受重視與理解的方式不同。有的員工對口頭感謝有回應,有的則會因獲得更具挑戰性的任務而感到被賞識。需要持續努力才能真正了解團隊每個人的獨特性。
何時開始向員工展現他們的重要性都不算晚——關鍵是保持開放透明,並願意被團隊成員引導。
Zach 建議直接溝通:明確告訴大家你想開始表達賞識,並徵詢具體該如何做的反饋。
實際操作可能是這樣的:
「單純詢問員工『該如何讓你感受到重視』本身就是一種有效介入,」Zach 說,「甚至在你採取具體行動之前,這個問題本身就具有改變關係的力量。」
在行動中,讓人知道你關心他們,可以開始向他們展示他們對你很重要。」
如果你需要一個簡單的工具來了解人們如何運作,可以試試 Atlassian Playbook 的「使用者手冊」。這是一個模板,用於收集有關個人工作風格、偏好、優勢和溝通習慣的資訊。
你的員工感到被內疚綁架,而非被需要
在不當的情境下,讓人感到被需要可能會演變成相互依賴或內疚綁架。如 果人們覺得他們的福祉或非工作相關的顧慮不受尊重,或者他們在如何貢獻方面沒有發言權,這種情況就可能發生。
例如,一位主管告訴護士,如果他們請假就是在「讓病人失望」,或者在深夜發送 Slack 訊息要求加班,這可能會營造出一種相互依賴的氛圍。
要以積極的方式讓人感到被需要,你首先需要注意到並肯定他們。「一旦人們知道他們對你很重要,他們就會相信你不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並且在有需要時,他們會感到足夠安全來拒絕,」Zach 說。
你還應該讓人們對他們如何創造價值有發言權,從而制定對每個人都有利的工作安排。「關鍵在於放棄一些權威,邀請人們共同創造解決方案,」Zach 說。這顯示了對員工時間和專業知識的尊重。
例如,與其發送驚慌的深夜 Slack 訊息,經理可以這樣說:「這是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我知道你手頭有很多事情——你能幫我想想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嗎? 」
每位領導者都能向人們展示他們很重要
「卓越的領導需要勇氣,這是一種選擇,」Zach 說。「每一次互動都是一個讓人感到被傾聽、被重視和被需要的機會。無論你的角色是什麼,你不需要許可就能做到這一點。沒有人能剝奪你向人們展示他們很重要的力量。」
《重要的力量》現已上市。在 LinkedIn 上與 Zach Mercurio 聯繫,並了解更多關於他的在「重要性力量」(Power of Mattering)網站上的高峰會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