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Twitter Icon

如何有效支持團隊成員而不越界?管理者必讀指南

本文探討管理者如何在工作中支持團隊成員,創造心理安全感,同時避免跨越專業界線。透過適當的關懷與溝通,管理者能幫助員工應對個人挑戰,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與心理健康,但切記不需扮演治療師角色。

一點好奇心和脆弱性,能幫助同事度過人生難關。


當你初任管理職時,很可能會全神貫注於激發團隊潛能。要達成這個目標,你確實需要學會有效授權決策與衡量成果——但更重要的是營造心理安全感,讓同事能坦然透露可能影響工作表現的私領域困境。


「我們在工作外的狀態,終究會影響職場表現。」專注職場心理健康的非營利組織 Mind Share Partners 客戶服務首席顧問凱莉·葛羅根指出。越來越多管理者開始意識到這點,近期調查中三分之一受訪主管坦承「本可為員工個人生活提供更多支持」。


在員工遭遇個人困境時挺身相助,起初或許令人不安,但最終將反映在工作成效上——更不用說對心理健康的助益。「科學證實,員工越快樂、休息越充分,生產力就越高。」CEO 教練兼《You're the Boss》作者薩賓娜·納瓦茲強調。



這裡有個核心原則必須謹記:「管理者不是心理治療師,也未受過相關訓練。」納瓦茲提醒。若你內心抗拒踏入治療師的專業領域,請放心:沒人要求你越界。「我們不該逾越那條線。」葛羅根解釋——缺乏專業訓練(或權限)硬要介入,反而容易陷入棘手處境。


但這不表示你該對員工私生活完全漠視。理想狀態是:管理者能敏銳察覺個人因素對工作的影響,同時保持專業界線。當同事透露親人患病時,與其給建議,不如說:「這聽起來很不容易,你希望工作安排如何配合?」關鍵在於創造安全空間,讓困難能被看見,而非扮演救世主。

訴訟,並在不越界的前提下滿足他們的需求。


舉個例子:假設你團隊中有一名成員正經歷心愛寵物的離世。這個人可能感到悲傷,但仍有意願來上班。作為主管,你可以透過關懷詢問是否需要支持來體認他們的痛苦。這可能很簡單,比如允許他們跳過某些會議,讓他們有更多專注工作的時間(這或許能成為一種有益的分散注意力方式),同時避免必須在他人面前強顏歡笑。


「當你讓『不必表現完美』成為常態時,這對人們可能產生關鍵影響。」格羅根說道。


如何為團隊提供更多支持


作為管理者,有許多方法可以更細膩地應對團隊成員的個人狀況。有些可能是你自然已在實踐的,有些則可能需要稍加練習。


一切從你開始。


一個很好的起點是為自己建立「個人使用手冊」,並鼓勵同事們也這樣做。這些文件能幫助團隊理解彼此的工作偏好、溝通風格,甚至對在工作場合分享個人細節的舒適程度。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同——有著不同的偏好。」納瓦茲指出。


若你對此感到自在,或許可以稍微放下心防。「我們非常建議的一點是:示範脆弱性。」格羅根表示。傳統觀念認為領導者應該展現強大與無懈可擊的形象。但實際上,最優秀的領導者往往是那些能在狀態不佳時坦誠以對的人。


如果你能讓「情緒低落時分享」成為常態——即使不詳細說明原因——這可能為團隊成員開啟同樣行為的大門,而非假裝自己永遠沒事(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負擔)。


當然,這類自我揭露可能令人畏懼,且並非必要條件。在高效團隊中,存在著多元應對方式的空間,我也理解那些不願在工作中展現脆弱的人。


當員工向你傾訴個人困境時,你可能會立即進入「解決問題模式」——這種助人的衝動完全可以理解。


但納瓦茲指出,在這種時刻主動給建議「實際上毫無幫助」。單純傾聽並認可員工的困境往往更有效。「這其實是『少即是多』,」納瓦茲說。


與其提供方案,不如提出問題。你可以詢問對方此刻需要什麼樣的支持。納瓦茲認為,這不代表你必須滿足所有要求,但展現關切才是與員工協作、找到可行解決方案的最佳方式。


不過,好奇心也需有界限。切勿施壓員工透露隱私,避免打探私生活。保持提問的開放性,聚焦於如何提供支持,才能為對方創造安全的傾訴空間。


例如,近期洛杉磯發生野火時,你可以這樣詢問可能受影響的團隊成員:「想關心一下你是否安好。」格羅根說:「這不是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話術,只是基本的人性關懷。」


以下是具體對話範例:


避免使用「至少不是...」或「一切都會好起來」這類話語。這種淡化問題的方式往往弊大於利。也別用「你應該...」開頭的句子,這通常是強行給建議的前兆。


建議採用這樣的表達:「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這一定很不容易。此刻什麼對你最有幫助?」或「我理解你告訴我是為了讓我知情。謝謝你的信任,還需要我提供什麼嗎?」認可對方的痛苦並給予開放式支持,才是關鍵。

這向來是個明智之舉。若你不確定該說什麼,簡短為上。


有時員工可能需要特殊安排來度過難關。此時你可以在合理範圍內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可以提醒團隊成員公司員工協助計畫(EAP)提供的心理健康資源,但務必以建議而非要求的方式提出。或者,解決方案可以簡單到只是延長專案截止期限。


格羅根建議,盡量將提議限制在公司資源範圍內。不要主動幫員工聯繫外部心理健康資源或臨床治療。若不確定如何處理,隨時可諮詢人力資源部門。


切記:格羅根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你的職責」,也不需要提出診斷或治療計畫。你的任務是為他們創造更多彈性與自主空間,並在能力範圍內協助連結內部資源。


納瓦茲指出,無論私下或公開表揚時,都應避免讚美某人熬夜或全天候工作的行為,這會強化「必須自我犧牲才能成功」的錯誤期待。


下次給予讚美或回饋時,試著聚焦在具體成果上。納瓦茲舉例:「當你向客戶簡報並運用特定數據時,客戶更能理解急迫性,這比單純口頭強調效果更好。我非常欣賞你提供數據的做法。」這種針對正向行為成果的具體回饋,能讓對方明確知道該複製哪些做法(也確實該這麼做!)。


你也可以表揚員工維持良好工作生活平衡,或在處理艱鉅專案前花時間充電的行為。


留意這類用語對團隊文化塑造影響深遠。當我們讚美自我犧牲行為時,可能會助長一種恐懼與壓力的文化,反之,讚揚自我照顧則能孕育出可持續性與人性的文化,同時仍能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