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作生活》這裡,我們可說是將提升團隊幸福感與生產力的方法奉為圭臬。而音樂,以其多變的形式,長久以來被視為通往我們所追求的心流狀態的關鍵媒介——如果您願意的話,不妨稱之為「樂器」。
我們深入研究了哪些聲音最能提升工作效率,破除了一些迷思,並在數種音樂類型中為播放清單添磚加瓦。所以戴上您的耳機吧,我們預感您即將找到下一張最愛的工作效率歌單。
不過首先:您進行深度工作時必聽的曲目是什麼?在 Atlassian 社群告訴我們——我們會將您的點子收錄進生產力播放清單!
各類型音樂研究與生產力歌單
或許您見過無數標榜「讓寶寶聽莫札特變天才」的 CD。這究竟是什麼原理?此現象被稱為「莫札特效應」,這個術語在 90 年代因 1993 年《自然》期刊的一項研究而爆紅。
在論文〈音樂與空間任務表現〉中,弗朗西斯·勞舍爾、戈登·肖與凱瑟琳·凱報告了他們對 39 名大學生進行的實驗結果:聆聽莫札特奏鳴曲(K.448)10 分鐘後,學生在空間測試(需觀察摺疊紙張並推測展開後的樣貌)中得分顯著提高。這種效應——研究作者並未稱之為「莫札特效應」——持續了 10 至 15 分鐘。
這些發現引發了大量關於莫札特音樂能提升智商的誇大主張。雖然這說法有些牽強,但後續相關研究確實顯示出某些潛力。
例如,2001 年一份文獻回顧指出,有證據支持聆聽莫札特音樂可改善短期空間時間推 理能力,但無法提升整體智力。研究人員總結:「已有重複實驗證實,聆聽莫札特音樂 10 分鐘後,空間時間推理表現會出現短暫增強。」
由部分(但非全部)研究者支持。」此外,研究顯示癲癇患者聆聽莫札特《D 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K.448》能獲得療效。
莫札特的音樂或許不會讓你變成天才,但下次想提升腦力時,值得一試這類音樂:
若古典樂不合你胃口,不妨善用「咖啡廳效應」的力量。雖然換咖啡廳工作帶來的新鮮視覺刺激能提升效率,但研究指出其效益也與聲音有關。
關鍵在於「隨機共振」機制——適度的環境噪音能提升表現,但音量過大反而會造成反效果。2012 年《消費者研究期刊》研究發現,來自路邊餐廳的中等環境噪音能促進創造力,過低或過高的音量則會抑制。研究作者特別指出:
「這意味與其 埋首靜室苦思,走出舒適圈進入咖啡廳等適度嘈雜的環境,反而能激發大腦進行抽象思考,催生創意點子。」
最適音量和類型因人而異,但這或許能解釋為何咖啡廳裡此起彼落的交談聲與杯盤輕碰聲如此令人著迷。
想找到你的黃金平衡點?這些咖啡廳歌單都值得一試!
器樂環境音樂(instrumental ambient)的舒緩節奏與寧靜音色,使其成為專注工作的首選。2021 年 Spotify 針對英美 4,000 名成年人的調查顯示,69%受訪者認為環境音樂最適合學習,67%指出關鍵在於其較慢的節拍。截至本文撰稿時,以下是 Spotify「專注中心」最熱門的三個環境音樂歌單:
關於歡快音樂效益的研究多與運動相關。2020 年《心理學前沿》研究發現,聆聽快節奏音樂(每分鐘 170-190 拍)能運動感覺變得更輕鬆,因此提升了表現。
此外,2003 年在美國心血管與肺康復協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固定自行車上踩踏時聽快節奏音樂能提高參與者的運動強度;音樂節奏越快,他們踩踏的速度也越快。
這些來自運動領域的研究發現能否轉移到辦公相關任務中?只有一個方法能找出答案!
我們很少有人能在工作日的午間進行森林浴。但值得慶幸的是,僅僅聆聽鳥鳴和樹葉沙沙作響的錄音可能就足以安撫緊繃的神經,讓我們能投入深度工作。
美國聲學學會 2015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山間溪流的聲音能提升開放式辦公室員工的情緒和生產力。不過樣本量較小,僅有 12 名參與者。
此外,薩塞克斯大學 2017 年的研究發現,自然聲音能幫助高度緊張的人放鬆。有趣的是,對於已經處於放鬆狀態的參與者,聆聽自然聲音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壓力水平。所以如果 你已經感到平靜,或許可以跳過這些播放清單!
噪音色彩指的是聲音中的功率頻譜。例如白噪音同時以相同功率播放所有頻率,聽起來可能比粉紅噪音更尖銳。這兩種噪音色彩都可能對記憶有益。
2017 年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中,在學習新單詞時聽白噪音的參與者比在安靜環境中學習的人表現出更好的回憶能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白噪音可能增強獲取新單詞的能力。
粉紅噪音也被證明具有增強記憶的益處。發表在《人類神經科學前沿》的一項研究中,睡眠時聽粉紅噪音的老年人在後測中表現出更好的單詞回憶能力。
根據精神科醫生 Suruchi Chandr 博士所述,透過經顱腦刺激施予粉紅噪音已為她的患者帶來顯著成效。
「許多患者在情緒、動力、專注力、睡眠及腦霧等多方面都有所改善,」Chandra 博士在她的部落格中寫道。「患者普遍在接受 4-5 次粉紅噪音腦刺激後,常描述情緒獲得提升,感覺更快樂、更輕盈。」
需注意的是,Chandra 博士所提及的粉紅噪音是透過頭部電極傳遞的。雖然您可能無法取得這種特定療法,但在 Spotify 上聆聽粉紅噪音絕對無害!
《深度工作力》作者 Cal Newport 對工作時聽音樂的看法
自從「深度工作」一詞因 Cal Newport 的同名暢銷書而廣為人知後,讓我們來看看他對音樂影響專注力的見解。
「我發現關鍵在於訓練或習慣任何類型的音樂,」Newport 在《Author Hour》訪談中表示。他舉例某位作家在聽金屬樂團 Metallica 的狀態下,一年內寫了百萬字作品。
「我反覆驗證這個現象,」Newport 繼續說道,「人們會適應不同類型音樂,音樂內容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建立的儀式感。」
同理,音樂(特別是特定歌曲、播放清單或類型)能作為觸發習慣的提示。正如 James Clear 所述,習慣迴路由以下要素構成:
就像巴甫洛夫的狗,我們能訓練自己對特定提示產生預期反應(對那些狗而言,光是鈴聲就足以讓牠們因期待食物而分泌唾液)。因此,如同提示音促使您查看 iPhone,或躺床引發睡意,長期工作時聆聽的歌曲或播放清單,也可能提示您「進入狀態」並提升效率。
生產力音樂:存乎聽者之心
抱歉,但世上並不存在能讓你瞬間變成效率達人的神奇播放清單。儘管如此,調查顯示多數人仍喜歡工作時聽音樂。Accountemps 的調查發現,71%的專業人士認為辦公室播放音樂能提升效率;而在先前提到的 Spotify 調查中,受訪者更將「聲音」列為頭號效率催化劑。
雖然科學研究對「提升效率的聲音」仍存在諸多矛盾結論,但有一點很明確:無論是莫札特、金屬樂隊,或是你自創的混音清單——只要對你有效,就放心播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