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感到工作壓力大、思緒卡頓,總覺得自己的大腦像舊電腦一樣運轉緩慢?其實,大腦的潛力遠超你的想像。透過一些簡單的練習,你真的可以「重塑」大腦,讓它以最佳狀態運作!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時,你的大腦會變得有些不同。這一切都歸功於一個重要的概念: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這指的是大腦具備改變和重組自身結構的能力。每當大腦處理新資訊時,神經元就會放電,形成新的路徑,讓這個可塑性極高的大腦改變其形狀和結構。
近年來,多位研究學者指出,我們有可能透過有意識地引導神經可塑性,來最佳化大腦功能、 提升工作表現,甚至影響整個團隊的績效。
什麼是神經可塑性?
簡單來說,神經可塑性就是大腦學習與適應的能力。過去,專家們認為我們的大腦在青春期結束後就定型了,神經元數量只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但最新的研究證明正好相反:我們的大腦在成年後仍然可以持續成長和改變。前提是,我們要好好善待我們的神經網路。
洛杉磯的臨床心理治療師 Marsha Chinichian 博士提到:「神經可塑性的核心在於,你確實可以形成並重新組織大腦中的連結。我們曾以為人類出生時就擁有大量的神經元、突觸和連結,隨著年齡增長,它們只會逐漸死亡。但我們現在知道這是不對的。我們其實可以透過改變來進一步發展我們的大腦,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重新連接』我們的大腦。」
Chinichian 博士的觀點也得到其他認知專家的認同,包括英國倫敦首家腦部最佳化診所 SOFOS Associates 的創辦人兼商業心理學家 Natalia Ramsden。她表示:「我們個人可以主動改變大腦結構 ,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想法。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發展大腦功能,進而大幅提升我們在職場上的生產力。」
更好的決策能力,告別認知疲勞
那麼,我們該如何將神經可塑性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呢?
想像你的大腦是一個龐大的電網。每當你思考、感受或做某件事時,數十億條路徑就會被點亮。將神經可塑性付諸實踐,意味著你要開闢新的路徑,同時強化現有的優質路徑,並避免強化那些你不想重蹈覆轍的路徑。
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資深講師、暢銷書《The Source》作者 Tara Swart 博士,曾將這個過程比喻為道路建設。Swart 博士向 European CEO 雜誌表示:「你可以把它想成是把一條泥土小徑變成一條高速公路。我可以說,『我要專注於這條目前還是泥土小徑的路徑。我使用它越頻繁,重複做這些活動越多,我就能將它升級成一條高速公路。』」
這條新鋪設好的「高速 公路」不僅能幫助你更快地處理資訊,還能更好地抵抗認知疲勞,這意味著能減少壓力並降低犯錯率。
特許心理學家兼認知神經科學家 Lynda Shaw 博士說:「可以把你的大腦想像成一塊肌肉。如果你做足夠的二頭肌彎舉,二頭肌的尺寸就會增加。大腦也是一樣的過程。如果你正確且頻繁地鍛鍊大腦,神經可塑性會讓它變得更強大。」
從遠距工作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像 Atlassian 這樣決定實行永久遠距辦公的公司,專家們認為神經可塑性更是一個寶貴的工具。因為少了辦公室的日常刺激,新的例行公事和習慣變得至關重要。
Shaw 博士說:「身為主管,我們需要鼓勵員工透過創新與創造力來擁抱變化並適應新環境。神經可塑性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絕佳方式,也能幫助團隊在變革的浪潮中保持領先。」
以下是專家們提供的九個小技巧,讓你善用神經可塑性的力量。
9 個重塑認知路徑的練習
1. 餵養你的大腦 你的大腦只佔體重的極小一部分,卻消耗了你每日飲食的四分之一能量。如果想要強化神經網路,你需要更好的飲食。Ramsden 建議,日常零食可以選擇核桃、藍莓和酪梨。如果你想促進神經可塑性,維生素 D 和鎂更是首要之選。
2. 養成午睡習慣 雖然充足的夜間睡眠 (理想為 7 到 9 小時) 絕對是擁有良好大腦狀態的基礎,但下午約 20 分鐘的短暫午睡,能進一步提升你的神經可塑性潛力。午睡有助於樹突棘 (dendritic spines) 的生長,它們是大腦神經元之間至關重要的連接點。
3. 讓工作日有個「硬停損點」 就像鍛鍊肌肉一樣,神經可塑性需要休息才能正常運作。Chinichian 博士認為,管理者應該建立並執行一個「結束一天」的儀式,鼓勵團隊成員反思與感恩當天的小小成就。例如,一天結束時在 Slack 上發一則訊息:「感謝大家今天在腦力激盪會議中的好點子,明天見!」 這能讓團隊感到被重視。透過這樣的方式為一天的壓力畫下句點,同時提升腦內啡,為神經可塑性創造完美的條件。額外的好處是:這也傳達了一個訊號,讓大家知道「下班了」,可以安心斷開連結,享受自己的夜晚。
4. 擴展你的詞彙量 試著每天學習一個新單字。專家表示,這個簡單的行為會激發大量新的神經路徑,包含視覺和聽覺的。堅持幾個月後,你也會成為拼字遊戲的高手。
5. 練習使用「非慣用手」 使用非慣用手來做日常活動,對於形成新的神經路徑以及強化現有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非常有幫助。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右撇子,試著用左手刷牙,然後再嘗試單腳站立,這將會帶來雙倍的神經可塑性效益!
6. 學習玩雜耍 雜耍 (Juggling) 經常被譽為提升神經可塑性的絕佳方式。你可以在辦公桌抽屜裡放一組小球,當你在兩個任務之間有幾秒鐘空檔時,就拿出來練習一下。熟練度越高,帶來的好處就越大。
7. 挑戰西洋棋 你可以效仿《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 中的主角 Beth Harmon,投入西洋棋的世界。這個遊戲對於神經可塑性有無限潛力。西洋棋玩家的前扣帶皮層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擁有比不懂得「吃過路兵 (en passant)」或「王車易位 (castling)」的人更多的灰質。而且你甚至不需要一個對手或棋盤就能獲得這些好處,只要有幾分鐘空檔,隨時都能在 chess.com 網站上來一場快棋。
8. 練習記憶術 學習記憶術 (mnemonic devices),例如口訣或押韻,可以增強你前額頂葉網路 (prefrontal parietal network) 的連結,為大腦中新的、正向的路徑鋪路。
9. 團隊共同正念練習 Chinichian 博士表示,促進團隊神經可塑性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納入定期的團體冥想。網路上有許多選擇可以讓你開始,例如這兩個網站。這樣不僅有助於正向的大腦重塑過程 (同時擴展大腦中幾個有用的區域),還能讓團隊成員在遇到問題時,以更平靜、更有熱情和覺察力的方式來回應。這就是神經可塑性的最佳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