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員工福祉的好處顯而易見——但這些出於善意的法律可能適得其反。以下是領導者需要了解的關鍵要點。
職場靈活性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當今團隊往往採取異步工作模式,成員分散在不同實體空間、跨越國界甚至多個時區。但伴隨這種靈活性而來的,是雇主更大的責任。當組織領導者選擇在非工作時間與團隊成員聯繫,並將這種不尊重員工私人時間界限的文化常態化時,他們可能創造出一種讓員工感覺自己隨時處於待命狀態的環境——更糟的是,這種狀態可能真實存在。
離線權的立法實踐
加州立法者認真對待這個難題,提出了一項賦予工人「離線權」的法案。雖然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根廷等全球 13 個國家已有類似法律,但這項立法將成為美國首例。若獲通過,加州員工將有權在非工作時間忽略上司和同事的訊息(緊急情況除外)。該法律還要求雇主以書面形式明確員工的非工作時間,允許那些經常被要求在非工作時間溝通的員工向加州勞工專員投訴,違規者將面臨罰款。
在全球職場壓力和職業倦怠達到歷史高峰之際,此舉看似邁向正確方向。這也為各地雇主提供機會,仔細評估其組織的職場溝通規範是否完善,並在必要時重塑組織文化。
離線權法律的利弊
就員工福祉而言,加州法案的潛在益處包括...(此處保留原文未完成結構)
研究清楚表明,長期壓力與過度工作會導致倦怠感加劇、缺勤率上升及效率下降。制定保障員工私人時間的規範,有助於對抗職場中的有毒期望,並維護員工身心健康。
蘇格蘭鄧弗姆林市「職場急救課程」人力資源與營運總監德里克·布魯斯親眼見證,落實保障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具體措施,能有效提升團隊幸福感與健康狀態。「我們在企業內部試行一項計劃,要求員工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布魯斯表示,「結果如何?員工每月病假天數減少 10%,且士氣提升顯著可見。」
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勞動權益倡議者、法律撰稿人兼人力資源顧問布萊恩·德里斯科爾指出,離線權法案對雇主與團隊同樣有利。「這種對工作生活平衡的尊重,能轉化為工作時段的效率提升,因為員工感覺更充分休息且受重視,」德里斯科爾解釋,並補充隨著員工投入度提高與過勞傾向降低,整體組織文化也將改善。
考量現代職場的非同步工作特性,加州這項立法提案確實存在潛在挑戰。加州聖塔芭芭拉職涯教練暨職場心理健康專家凱爾·艾略特博士(客戶包含多位科技業高管)指出,儘管離線權立法有諸多優點,卻可能壓縮工作彈性空間。具體而言,部分雇主或將制定符合法條文字卻背離立法精神的政策,強調僵化作息時間而非尊重員工非工作時段的界線。
「當前許多員工(特別是科技業者)享有彈性離線處理私務的奢侈權,例如接送孩子或就醫,」艾略特說明,「若法案導致企業實施刻板工時制度,反而可能加劇工作與生活的衝突。」
個人私事,然後在晚上方便的時間補回工作時數。」艾略特說,「但如果這項新法案通過,員工的彈性工作安排會受到什麼影響?」
此外,制定適用於跨多個司法管轄區團隊成員的全公司新標準政策,也存在後勤執行上的挑戰。「我認為這類立法伴隨許多合規難題,雇主必須建立監管與執行系統。」洛杉磯職場心理健康顧問兼執照心理治療師托普西·范登博許表示。
無論加州或其他地區的立法進展如何,企業領導者都有責任建立尊重團隊成員私人生活與個人時間的職場規範。專家提出幾項具體準則,可協助勞資雙方達成共識:
建立緊急下班時間通訊的明確協定
Bruce 表示:「溝通在不同角色和專案中,下班時間的預期可用性為何。非緊急事務應優先使用非同步通訊工具,身為經理,則應以身作則,尊重員工的下班時間,除非是緊急情況,否則不要在深夜發送電子郵件。」
優先考慮成果而非快速回應
過度重視員工即時回應時間,以及要求說變就變能力的領導者,不一定能獲得最佳成果,更遑論鼓勵正向的工作場所文化。Driscoll 解釋:「培養一種重視成果而非在場的文化,能抑制不必要的下班時間溝通,將重點放在效率和產出,而非工時。」
以身作則
VandenBosch 說:「身為領導者,在休假期間應避免不必要的溝通或回應。這種行為的示範作用會下滲到員工身上,培養出員工樂於效仿、並感到有權力提升自身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化。」